党建工作

南京地湖所成立青藏科考临时党支部

  为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指示,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积极承担“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专题“湖泊演变及气候变化响应”的科考任务,成立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湖泊分队,连续4年深入青藏高原,摸清高原湖泊家底,探究湖泊环境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力支撑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20228月,新一轮科考工作启动。本轮科考预计在一个月期间考察青藏高原20多个湖泊,并在被誉为人类生命禁区的阿尔金无人区开展综合考察。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重大科考任务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深度融合,在时间紧、任务重、风险高的情况下,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党委决定成立青藏科考临时党支部,为科考工作的顺利开展构筑战斗堡垒。 

  平均四千米以上的海拔,变化无常的天气,随时狂风暴雨,有时甚至夹杂着冰雹,行走都很困难,更何况要划着皮划艇在湖上作业。在阿尔金无人区的阿牙克库木湖,湖面上前一刻还是风平浪静,下一刻便骤变成白浪滔滔,极易发生翻船事件,科考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没人敢上,党员先上!”在一艘艘驶向湖中心的小艇上,青年党员刘东、宁栋梁主动扛起掌舵之责,用实际行动诠释身为“国家队”,勇担“国家责”的使命担当。 

  到达哈拉湖后,气温骤降,湖区采样难上加难。90后年轻党员、科考队队长倪振宇二话没说,穿上雨裤,就带头踏进了冰水之中。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党员同志相继下水。刺骨的寒风,冰冷的湖水,时间分秒过去,在数小时的通力合作下,科考队顺利完成考察工作,获得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 

  野外科考常常是星夜兼程,早上天不亮出发,一路颠簸来到采样点,中午啃几口干粮,爆胎、陷车等危险情况也时有发生,半夜一两点才能回到宾馆。一整天高强度工作结束后,大家回到住处就瘫倒休息,但学生党员孟洋洋带领同学庄奔一起拖着透支的身体,一边和疲惫困顿作斗争,一边马不停蹄地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以便保存运输。 

 

 

  无论是下湖采样,还是搬船拉缆绳,亦或是测数据做分析,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总是主动示范亮身份,冲在前、走在前,撑起了党员应有的担当,也化作一面面旗帜,带动引领科考队员在高原上践行生态文明使命,续写科技报国华章。“生态脆弱地区的零星湖泊几乎涵养了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和水源,认识、了解、感知这些生命之源是我们的责任,无论是有人区还是无人区,党员科研工作者必须冲在最前沿。”临时党支部书记施坤坚定说道。 

  青藏科考临时党支部成员们攻坚克难的劲头在无形中感染和激励着参与过四次科考的“老队员”孟先强,更点燃了他火热的初心。“之前心里早就有过入党的想法。在科考一线,更直观地看到身边党员同志们的那种担当,那股冲劲,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鼓舞。” 

  811日,一场简短而庄重的入党申请书递交仪式在青藏高原举行。临时党支部书记施坤表示在科考一线浴火淬炼是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经受住考验的优秀同志成熟一个就推进一个。入党介绍人之一刘东介绍了孟先强在此次科考任务中的突出表现专业过硬、勇于奉献,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本色。最后,孟先强在奋战过的高原湖泊向党组织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临时党支部像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科研骨干主动加入。 

  科考期间,临时党支部还定期组织队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着力解决青藏高原湖泊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的重要指示,重温研究所老一辈科学家在第一次青藏科考中的先进事迹,交流研讨野外调查工作进展,进一步引导队员强化作为“国家队”“国家人”,必须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使命定位,让党旗在科研一线高高飘扬。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艰苦的高原科考工作实践中,党员冲锋在前、迎难而上,党支部稳定后方,凝聚力量,“两个作用”在关键时刻愈发显现,得到检验,为科考队高质量完成任务指引精神方向,为履行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职责使命提供坚强保证。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苏ICP备05004321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4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  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政编码:210008
联系电话:025-83367159 电子邮箱:office@njbas.ac.cn

南京分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