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青促会南京土壤所小组举办第二期“青年五色土讲坛”

  11月19日,青促会南京土壤所小组举办了2018年第二期“青年五色土讲坛”。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葛体达研究员与祝贞科副研究员、浙江大学马斌研究员与罗煜副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吴福勇教授与田汇副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郑世学副教授等一行10人应邀参加了此次“青年五色土讲坛”。研究所青年职工、研究生及青促会成员共计40余人参加了学术交流活动。

  在讲坛上,葛体达作了题为“亚热带稻田土壤固碳的关键过程机制研究”的报告,系统讲述了亚热带稻田土壤具有稳定持续的固碳效应,阐明了稻田土壤固碳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机理。祝贞科作了题为“稻田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激发效应的计量学特征”的报告,介绍了稻田土壤有机碳转化过程是关键微生物驱动的资源与微生物元素再平衡过程的微生物计量学弹性机制。马斌作了题为“基于宏基因组解析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驱动机制”的报告,探明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对纬度梯度的影响差异,发现了微生物潜在功能对微生物生态网络的影响机制。罗煜作了题为“土壤有机质周转的微生物驱动机制”的报告,阐述了长期施用不同化肥的土壤中小麦秸秆矿化及微生物同化机制,并以生物质碳为例,系统分析了稳定的碳成分和潜在的微生物机制。吴福勇作了题为“燃煤去冬小麦多环芳烃吸收积累特征及其膳食暴露风险评价”的报告,系统说明了燃煤电厂周边农田土壤PAHs处于中低污染水平,并指出冬小麦籽粒中PAHs的平均生物有效性高于动物性食品。田汇作了题为“丛枝菌根侵染对小麦根内氮磷转运蛋白的调控及机制”的报告,阐述了菌根对植物吸收磷和氮的途径和调控机制,并揭示了碳分配变化对磷和氮转运子的调控机制。郑世学作了题为“好氧细菌还原硒的分子机制”的报告,介绍了好氧细菌丛毛单胞菌S44将有毒的硒酸盐和亚硒酸盐还原为无毒的单质纳米硒的机制,阐述了好氧细菌还原亚硒酸盐的多样化途径。

  此次学术交流会,报告人与参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为进一步加强科研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苏ICP备05004321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4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  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政编码:210008
联系电话:025-83367159 电子邮箱:office@njbas.ac.cn

南京分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