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房建成星”命名仪式暨北航大讲堂在北京举行

  125日上午,由何梁何利基金、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简称紫台)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共同主办的“房建成星”命名仪式暨北航大讲堂在北京成功举行。国家科技部原部长、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主席、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秘书长段瑞春,紫台台长杨戟研究员,紫台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研究部副主任、近地天体望远镜团组首席科学家赵海斌研究员,北航校长徐惠彬院士、副校长房建成院士、党委副书记李军锋,国家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何梁何利基金、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北航等相关领导及师生共约300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命名仪式上,杨戟致辞对房建成和北航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他表示,以人士命名小行星,旨在彰显被命名人士在科学、教育、文化、慈善等某个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表达社会对他们的敬重。小行星命名具有国际性和历史性,是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房建成院士是中国惯性仪表与系统技术的领军人物,中国磁悬浮惯性执行机构理论和实践的奠基者。他充分肯定了房建成在领域内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并指出“房建成星”命名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房建成院士科技成就的褒扬,表达了对他的崇高敬意。  

  赵海斌介绍,“房建成星”是紫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于2007109日,后续得到了莱蒙山天文台、Catalina巡天计划、美国林肯实验室、斯特沃德天文台等观测台站的多次观测证实。国际小行星中心于20094月给予212795号国际永久编号。“房建成星”绕日运行轨道的偏心率为0.125度,轨道倾角为4.859度,轨道半长径为2.23个天文单位。距太阳平均距离为3.35亿公里,绕太阳一周需要3.33年。他表示,“房建成星”的发现与命名,对今后该天体的研究、探测和应用起了前驱和开拓的作用。随着将来空间探测的不断发展,人们很有可能会登上太空中的“房建成星”等小行星上去探索它的奥秘,开发其资源,使之造福于人类。满载着房建成院士光辉业迹的“房建成星”将永远闪耀在宇宙星空之中。  

  房建成表示感谢,并表达了内心的激动之情,“作为一名祖国的科技工作者、一名教书育人的北航教师,这份殊荣对于我已经远远超出了奖励的意义,仿佛是一种精神寄托。在浩瀚的宇宙中,这颗小行星就像陀螺一样在不停地运转着,遥望着中华大地上一群坚持自主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北航人在不停地奋斗着。”“如今,我仰望星空,那里有一颗星辰以北航人命名,这份荣誉属于北航的每一名科技工作者,属于坚持不懈、服务国家的三代北航人,属于我深爱着的祖国!”徐惠彬表示,“房建成星”命名是对北航科技工作者的极大激励,北航人会继续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奋勇向前,永不止步!  

  朱丽兰在讲话中指出“房建成星”命名是我国科技界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的一大盛世,“房建成星”获得国际命名,不仅是房建成同志本人的光荣,也是房建成创新团队的光荣,也是北航的骄傲,是我国航空航天科技战线的集体荣耀。多年来,紫台用其天文学家发现的、紫台拥有命名权的小行星为杰出人士命名,展现了紫台崇高的科学精神、创新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国内国际的高度评价。她介绍说2000年紫台将其天文学家1978年发现的、国际编号为4431号小行星,经审核获得国际批准,命名为“何梁何利星”,给予基金同仁莫大光荣和鼓舞。2014年,紫台与何梁何利基金评选为会员签署合作备忘录,决定用紫台拥有的珍贵小行星命名资源,为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成就奖”的杰出科学家申请国际命名,授予其国际性、永久性荣誉,并制定了实施办法。其基本原则是: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得主获奖满10年、老一辈资深科学家获奖满5年,经回访考察听证,确认获奖人科学品德和科技成就已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由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推荐、紫台核准,启动向国际组织申请小行星命名的程序。2008年房建成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成就奖”后模范履行继续报效祖国科技事业的庄严承诺,把获奖作为人生新的起点,把荣誉化为责任、动力和担当,传承“永不停转的陀螺精神”,决心要为祖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奋斗终生。而今,“房建成星”和与此前获得国际命名的“何梁何利星”“宋健星”“林元培星”“张锦秋星”“王德民星”“马永生星”一起,群星闪耀,折射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强劲步伐。  

  命名仪式结束后,张荣桥带来了北航大讲堂专题报告会《深空探测的发展展望与挑战》。  

 

段瑞春致辞并宣读“房建成星”国际命名公报 

 

杨戟致辞 

 

杨戟向房建成颁发“房建成星”命名证书 

 

赵海斌介绍“房建成星”发现经过和运行轨道 

   

赵海斌向房建成赠送“房建成星”运行光盘 

 

朱丽兰向房建成颁授“房建成星”命名铜匾 

 

房建成发表感言 

 

徐惠彬致辞 

 

朱丽兰讲话 

 

张荣桥作北航大讲堂专题报告会《深空探测的发展展望与挑战》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苏ICP备05004321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4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  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政编码:210008
联系电话:025-83367159 电子邮箱:office@njbas.ac.cn

南京分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