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

马来西亚下奥陶统微生物岩为生物礁早期演化提供线索

  马来半岛,与泰国西部、缅甸东部和苏门答腊岛等地,在寒武-奥陶纪同属于滇缅马地体,海相地层广泛发育。与其他地区相比,该地区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研究比较薄弱。  

  最近,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李启剑博士与马来亚大学Masatoshi Sone博士和德国埃尔朗根大学Oliver Lehnert教授等对马来半岛北部玻璃市附近下奥陶统微生物岩的生物地层学和沉积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有超过30米厚的叠层石礁在加央(Kangar)以北9公里的采石场中出露,风化良好(图1),单个叠层石柱体高可达1米,叠层石柱体之间填充有“迷宫状”微生物岩。对该微生物岩进行了抛光面和薄片观察,发现其中含有原地保存的石海绵和瓶筐石(高钙化海绵)。同时,牙形石(图2)的生物地层学研究显示该微生物岩的时代为早奥陶世弗洛阶。  

  微生物作为最古老的造礁生物,在奥陶纪的浅海逐渐被后生动物所代替。特别是在潮下带环境,珊瑚、层孔海绵和苔藓虫等在中奥陶世成为最具代表性的造礁生物。而作为这一关键性转折的早奥陶世,微生物岩仍然存在,各类造礁海绵也在此时繁荣发展,达到了自寒武纪早期古杯礁灭绝以后的一个高潮。此研究也是“迷宫状”微生物岩和瓶筐石在马来半岛奥陶纪地层的首次报道。与华南相比,马来西亚奥陶纪的微生物岩更为发育,而海绵等底栖动物则相当较少,表明后生动物礁替代微生物礁的过程,可能存在地区和时间上的较大差异。该研究为生物礁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本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国际交流项目的共同资助。  

  相关成果已在Palaeoworld在线发表。 

  详细论文信息:Li, Q.J., Sone, M., Lehnert, O., Na, L., 2018. Early Ordovician sponge-bearing microbialites from Peninsular Malaysia: the initial rise of metazoans in reefs. Palaeoworld, DOI: https://doi.org/10.1016/j.palwor.2018.08.005  

图 1. 玻璃市附近下奥陶统微生物岩的露头概况

图 2. 与微生物岩同层位围岩产出的牙形石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苏ICP备05004321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4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  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政编码:210008
联系电话:025-83367159 电子邮箱:office@njbas.ac.cn

南京分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