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

南京古生物所在三峡地区发现典型埃迪卡拉化石叶状体新类型

  埃迪卡拉型生物是在埃迪卡拉纪晚期(571–539 Ma)大量繁盛的一类软躯体的、形态复杂的宏体真核生物。它们组成了寒武纪大爆发前夕埃迪卡拉纪最为独特的宏体化石生物群——埃迪卡拉生物群,在早期宏体生物的演化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在埃迪卡拉生物群中,叶状体化石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令人费解的一种化石类型。典型的叶状体化石,其上部为叶片状在水体中直立生长的身体,底部是圆盘状在沉积物中起固定作用的固着器,两者之间由茎干相连。叶状体化石的数量丰富且分布广泛,但由于这类化石形态结构简单且缺少内部解剖信息,仅保存为反映生物体外表面的印痕,导致人们对其生物属性知之甚少。早期研究者根据其总体形态的相似性,认为叶状化石是早期的海笔类,但该假说与个体和系统发育等证据不符。最近的研究认为这些叶状化石很可能代表了后生动物的干群或总群类型。 

  在我国湖北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的石板滩生物群(埃迪卡拉生物群石板滩组合)中,也曾报道过典型的叶状体化石Charniodiscus。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认为,Charniodiscus的模式种很可能是一种具有分形分支结构的、多瓣的叶状体,因此三峡地区的类似叶状体化石能否归入Charniodiscus仍存在疑问。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的王霄鹏博士研究生、庞科副研究员、陈哲研究员等人,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肖书海教授,对近年来在石板滩生物群发现的一大类叶状体化石进行了详细的形态观察、分析和厘定。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古生物专业期刊Journal of Paleontology上,并被编辑选为免费开架阅读 (Open Access) 方式。 

  研究发现,三峡地区的该类叶状体化石的形态更接近Arborea是一种不具有分形分支结构的、两瓣的叶状体;而与Charniodiscus模式种的结构相差较大。因此,研究者们把石板滩生物群中的该类叶状体化石归入了Arborea,并且识别出了4个物种:包括该属模式种Arborea arborea,一个新种Arborea denticulate n. sp.,以及两个未定种Arborea sp. AArborea sp. B。通过对世界各地的Arborea/Charniodiscus叶状体标本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加拿大纽芬兰地区Bonavista半岛上发现的Charniodiscus sp.Arborea arborea无显著形态差异,因而在此将其厘定为同一物种。本项研究还发现,即使到了埃迪卡拉纪的最后阶段,叶状体生物仍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这为认识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之交生物面貌的演替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石板滩生物群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保存在石灰岩中的埃迪卡拉型宏体生物组合,因此其保存方式受到了极大关注。本项研究还对Arborea的保存进行了细致的埋藏学分析并提出关于其保存过程的模型,发现了石板滩化石的保存与微生物席中的自生方解石结晶有关。 

  本项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技部,江苏省科学基金和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的联合资助。 

  论文相关信息:Wang, X., Pang, K.*, Chen, Z.*, Wan, B., Xiao, S., Zhou, C., Yuan, X., 2020. The Ediacaran frondose fossil Arborea from the Shibantan limestone of South China.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in press.DOI: 10.1017/jpa.2020.1043. 

 

石板滩生物群中的新种Arborea deticulata n. sp.化石及其复原图 

 

石板滩生物群中的Arborea arborea化石 

 

石板滩生物群中的未定种Arborea sp. A(1-4)和Arborea sp. B(5-6) 

 

石板滩生物群中Arborea的岩石薄片以及埋藏模型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苏ICP备05004321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4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  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政编码:210008
联系电话:025-83367159 电子邮箱:office@njbas.ac.cn

南京分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