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新华社】研究认为,迄今规模最大生物爆发可能由海平面上升导致

2017年8月1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京8月17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由中、美两国古生物学者组成的团队最新研究发现,海平面上升很可能是导致地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生物大爆发的重要原因。这项发现,对人类理解地球环境变化与生物演化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发生在4.85亿年至4.44亿年前的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是已知地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生物大爆发。在这次持续4000多万年的物种爆发事件中,目、科、属和种等较低级别的生物分类单元大量增加。到奥陶纪大辐射后,海洋中科一级别的生物多样性达到寒武纪大爆发后的3倍多。但长期以来,具体是什么导致了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缺少明确证据。

  位于我国秦岭以南的扬子台地,从寒武纪晚期至奥陶纪早中期是海洋中距海岸线较近、适于生物生存的有氧透光平台状地带。对这一地区的地质研究,是了解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环境背景的重要依据。此次研究中,中、美两国学者组成的科研团队对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响水洞一处地质剖面展开了详细的沉积学研究。

  研究发现,进入奥陶纪后,扬子台地边缘面向海洋一侧以海绵、微生物礁为特色的灰色泥粒、颗粒灰岩逐渐被含生物碎屑的紫红色含泥质灰岩取代,在台地内部,这些泥粒、颗粒灰岩则被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混合沉积物取代。这说明,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扬子台地由浅变深,存在一个逐渐被淹没的过程。此外,随着地质构造运动以及风化作用的加强,一些陆地上的岩石和泥沙被冲进海中,增加了海水中营养物质,改变了海洋中生物的生存环境。

  此项研究的组织者、南古所研究员詹仁斌说,从时间上讲,这次海平面上升、以及扬子台地淹没,恰好发生在华南奥陶纪生物多样性第一次大幅增长之时,这很可能与当时的物种爆发存在直接关联。在奥陶纪早中期,适于生物生存的浅水透光带由平坦海底逐渐变成了缓坡,且海底仍然有足够的氧气存在,这就增加了不同的生态位,为各类不同需求的生物提供了更多繁衍甚至繁盛的契机。

  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古生物期刊《三古》杂志上。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苏ICP备05004321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4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  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政编码:210008
联系电话:025-83367159 电子邮箱:office@njbas.ac.cn

南京分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