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扬子晚报】打破区域壁垒,唤醒沉睡成果,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

  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这一章节中,《纲要》指出,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打通原始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如何做好长三角创新协同发展?科研院所该如何作为?长三角地区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中科院“旗下”的科研院所,在跨区域配置中正形成越来越活跃的创新生态圈。

  致力于“二次开发”,多项难以转化的科技成果被唤醒 

  长三角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23.6%,是我国经济最开放、资本和人力资源最有活力的地区。长三角区域是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高地。记者了解到,中科院在长三角区域内建有36个研究院所、近200个分支机构和转化平台,是服务区域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力量。

  《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原始创新成果转化,重点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绿色技术、新能源、智能交通等领域科技创新联合攻关,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施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和科技惠民工程。

  记者近期跟随中科院南京分院、中科院上海分院的“长三角媒体行”采访中,来到了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2012年,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和南京经开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成立了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南京激光研究院于2014年加盟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激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军告诉记者,光机所与研究院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前者定位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和重大基础研究,作为重大创新成果的“策源地”;而后者承接这些原始科技成果的“二次开发”,开展技术服务、成果孵化与产业化。

  2014年,激光研究院用300万元,从上海光机所一次性买断“测风激光雷达”这项技术,并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资金,在研究院平台上进入“二次开发”成功后,2015年底以近600万元的价格卖给研究院孵化的企业——南京牧镭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这不仅让上海光机所沉睡多年的成果取得了转化,而且激光研究院取得了转让成果的收益和入股公司股权增值的收益,牧镭激光凭借该项核心技术增强了技术实力,成功获得融资并取得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三方共赢良好局面。

  产业技术升级的“助推器”,制造业大省“腾笼换鸟” 

  像南京先进激光研究所这样的机构,在长三角地区已经遍地开花,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长三角多地积极探索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模式,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吸引创新资源的“强磁场”,产业技术升级的“推进器”和重大创新成果的“策源地”,已服务了多家长三角地区的企业。

  工业是常州经济发展的“主动脉”,近年来,常州着力打造一个全新的工业明星城市升级版。2013年10月,中科院、江苏省和常州市三方签约共建江苏中科院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与中科院常州中心按照“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模式运行,成为院省市三方合作又一里程碑,“国家队”助阵,常州从“制造”转为“智造”的布局“如虎添翼”。

  说到LED照明,就不得不提到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是一所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在光电传感及其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而建立的专业型光电研究所。据常州光电技术所刘从峰所长介绍,自建所以来,研究所致力于高端LED照明产品和照明技术的研发,在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照明应用领域中取得一系列成果,LED照明产品和技术已多次成功应用于我国神舟飞船、空间实验室、货运飞船等国家重大项目,同时,研究所和常州质检所合作,共同筹建了国家(常州)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常州地区的LED产业集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另外,研究所依托航天LED照明技术在航天领域的优势,积极开展其他航天应用技术的研发,先后参与了我国空间站核心舱生命科学实验柜的仪器装置、海洋卫星水色仪星上光源、卫星空间姿态敏感器的地面检测设备等航天项目的研发制造。

  机器人是常州武进区重点打造的产业名片,目前国内每生产4台机器人,就有1台来自武进。在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展示厅,一身铠甲,布满关节的机器人“愚公”非常显眼,它是国内首个可以双足行走的全尺寸人形智能机器人,未来可以代替救援队步入火场、灾区。

  愚公一身关键技术,如今都已应用在江苏机器人产业的各个方面。

  着眼卡脖子难题,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技术 

  苏州纳米研究所、生化与细胞所苏州研究院、上海药物所苏州研究院……截至2018年底,在中科院南京分院、中科院苏州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等中科院机构的推动下,苏州市与中科院22个所共建了32个载体平台,建设总经费超过60亿元。

  中国是全球半导体芯片第一大市场,但自主供给比例小于10%,尤其是5G通信、光通信等领域的高端核心芯片基本依赖进口。要改变这一“缺芯少魂”的现状,高端芯片的自主研发刻不容缓。基于多年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等领域的优势积累,中科院微电子所和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牵手,共建中科院微电子所苏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打造中国高端芯片研发领域重要的创新研发和产业化集群高地。

  苏州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5G通讯、下一代陆地光通讯、卫星光通信、海洋光通信、智能制造、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的高端芯片、电路、模块和微系统,同时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与孵化,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和升级。

  通过自主立项研发,微电子所苏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低延时通信基带芯片,这个产品就是从5G信号的时延特性分析入手,开发面向5G的低时延的基带芯片,可实现毫秒级低时延通信。

  今年10月,中科院9院所共同签署了“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框架协议。该联盟将按照“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基本原则,聚焦应用技术研发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在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等领域共同扩大交流与合作。

  中科院南京分院杨桂山院长谈到,未来希望在长三角相关的节点城市建立专业化的协作办公室,设立长三角联合创新基金,专门支持省市之间打破地域限制、开展协同创新合作的项目,涵盖基础研究、前瞻性技术研发、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等,通过创新基金的支持打造一体化的创新链。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苏ICP备05004321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4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  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政编码:210008
联系电话:025-83367159 电子邮箱:office@njbas.ac.cn

南京分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