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新华日报】1500万年前枣子有哪些奇特之处

  南酸枣又名五眼果,其果实具有5个萌发孔,有着“五福临门”的寓意。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中美研究团队在福建地区15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具有7个萌发孔的南酸枣化石,不同于传统的化石形成方式,这些南酸枣化石就像人们熟知的木乃伊,通过干枯、脱水的方式将远古南酸枣的形态结构立体保存了下来。那么这种具有很多“心眼”的果化石到底是什么呢?它和我们平时吃的枣有什么不同呢?

  南酸枣是一种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乔木,在我国浙江、福建、云南等地有分布。在我国南方其果肉常被加工成南酸枣糕,是备受人们喜爱的零食。考古证据显示,早在8000多年前,古人就已经开始食用南酸枣,并且将其果实大量储存起来。“南酸枣由果皮、果肉和果核组成,我们此次发现的就是果核。”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王姿晰介绍,从五年前开始,研究团队就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进行化石采掘。近日,他们有了令人惊讶的发现。

  “太幸运了,我们在采集化石的时候发现了近 80 枚木乃伊保存的南酸枣化石。它们很小很黑,与泥沙混在一起,但还是能比较清晰地判断出来是化石。”王姿晰告诉记者,立体化保存的化石非常罕见, 之所以被称为“木乃伊”化石,是因为它们不仅样貌保存完整,如果打开这些化石的果实,会发现里面的种子也保存完好。

  南酸枣的果肉吃完后,可以发现在核的一端整齐排列着三至六个孔,一般以五个孔居多。然而,科研人员们此次发现的这批南酸枣化石非常奇特,它们竟有七个孔。“现在的南酸枣果实,顶端有5个俗称为‘眼’的萌发孔。而发现的化石里,首次出现了具有7个萌发孔的果实。这说明,1500万年前的远古南酸枣,形态比现代‘子孙’更加多样。”王姿晰表示,一直以来都没有发现过具有七个孔的南酸枣化石,这是全球首例。科研人员们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包埋切片等实验方法,系统研究了这个木乃伊化南酸枣化石,并建立了新种福建南酸枣。

  “古植物学和环境考古资料显示,在2000万年前,南酸枣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而现在,它成了东亚地区特有的植物。我们的研究说明,南酸枣很久以前就在欧洲消失,而在我国华南地区,它们很可能从远古时代一直延续生存至今。”王姿晰说,该项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古植物学专业期刊《古植物学和孢粉学评论》上。

  本报记者 张 宣

    来源:http://xh.xhby.net/pc/layout/202011/25/node_14.html#content_854606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苏ICP备05004321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4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  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政编码:210008
联系电话:025-83367159 电子邮箱:office@njbas.ac.cn

南京分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