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南京日报】全国政协委员周健民建议:帮助企业增强抵御科技风险“韧性”

  当前,受国际环境影响,国内科技型企业的科技风险明显加大,包括关键技术供给不足、人才引进难等问题。对此,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周健民建议,多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防范体系,帮助企业增强抵御外部冲击和化解风险的产业韧性。

  周健民说,通过对1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的调查显示,技术研发路径单一、技术供应链受制于人、高端人才吸纳不足、产业科技投入强度低等成为当前产业的最大科技风险点。其中,技术研发路径上,企业惯于单打独斗,愿意与高校院所合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不足30%,部分企业虽然加入所谓的研发联盟,但在具体研发上并没有实现合纵连横。在核心技术依赖上,由于自主基础研究不足,供应链存在“卡脖子”“受限制”“难替代”风险。大部分企业的核心部分依赖外部关键技术或装备,虽然有些企业可通过国际第三方或国内替代,但会导致质量下降或成本上升,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产业创新竞争上,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对此,周健民建议,首先要重视预警,引导企业提升风险预警能力,加强沟通和信息披露,尽可能地避免风险,积极做好危机管理,建立重大科技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对研发实力强的企业,支持其完善研发体系,建立技术储备制度,提高技术迭代研发能力。优化企业供应链结构,积极拓展关键核心技术及重要装备的供货来源,有条件的提出国产化策略,设计替代物资和技术方案。其次要补足短板,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工程”,集中组织战略力量,进行任务导向的科技攻关,引导企业研发布局前移,破解头部企业缺乏所带来的核心技术无人引领的窘境。要建设创新共性平台和核心技术验证平台,完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验证—回馈—优化”的攻关机制。此外,要广揽众智,改变传统的政府主导的引才模式,积极与国际猎头机构、国际性学术组织、商会等机构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借力第三方组织开展招才引智工作。支持企业瞄准关键核心零部件采购需求,主动融入其全球供应链,引导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提升装备水平、工艺水平和制造水平。要建立高端科技服务机构,建立境外科技合作、知识产权、商务信息共享机制,完善贸易摩擦应诉工作机制,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环境。

  南报融媒体记者  毛庆  通讯员  高晓敏

    来源:http://njrb.njdaily.cn/njrb/html/2021-03/05/content_54_19473.htm?div=1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苏ICP备05004321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4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  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政编码:210008
联系电话:025-83367159 电子邮箱:office@njbas.ac.cn

南京分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