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

南京分院系统新增两位院士,常进当选中科院院士,张佳宝当选工程院院士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系统新增两位院士。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常进研究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张佳宝研究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常进,男,19667月出生,汉族,籍贯江苏泰兴。19927月参加工作,1995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之后一直任职于紫金山天文台并于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现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中科院暗物质与空间天文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常进长期从事空间伽玛射线、高能带电粒子尤其是电子的探测技术方法及科学实验研究,是我国空间天文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常进创新发展了一种高能宇宙线电子探测的新技术方法,并成功应用于美国南极长周期气球探测ATIC实验。基于该技术方法,常进提出并作为首席科学家领导实施了“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批四颗科学实验卫星首发星)项目。“悟空”号于20151217日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天文卫星零的突破,一些关键性能指标世界领先,被《自然》(Nature)杂志誉为开启了中国空间科学新时代,并已在电子宇宙线与质子宇宙线的能谱测量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常进还率领团队积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先后为神舟二号、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等成功研制了伽玛射线谱仪。先后荣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完成人)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独立完成人)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0完成人)2017年全国创新争先奖、2018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天文学奖)2018年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2018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8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9(首届)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等荣誉。 

    张佳宝,男,1957年出生于江苏高邮。长期从事土壤水循环、物质迁移转化过程系统模拟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土壤信息快速获取、中低产田治理与地力提升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张佳宝院士重点围绕我国13亿亩中低产田治理面临的土壤障碍因子消减、地力提升两大科技问题进行突破,创建了土壤障碍因子分类消减、激发式快速培肥地力、易涝渍农田水土联治等理论与技术体系,创新了土壤参数探测技术与设备,并作为带头人建立了我国农田试验站联网研究平台和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着力推进土壤改良向精准对症跨越,科技支撑国家中低产田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张佳宝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41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51篇;获国家专利29项、软件著作权17项,其中1项发明专利获技术转让费1200万元。张佳宝院士目前还担任国际土壤学联合会土壤工程与技术委员会主席。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苏ICP备05004321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4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  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政编码:210008
联系电话:025-83367159 电子邮箱:office@njbas.ac.cn

南京分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