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中科院优秀党支部—南京古生物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主要事迹

  一、支部情况简介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国重支部)是一直充满活力的高知识水平、实干型的基层党组织队伍。全支部现有党员17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8名,党员人数占国重实验室总人数的40%;本支部包括院士1名,研究员5名,副研究员4名,其他成员均为博士和博士后,多数成员在国际和国内学术组织担任重要职务。2015年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的79个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金委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和科学院部署项目,党员承担33项,承担经费占国重实验室全部经费的48%;在2015年全年发表的103篇论文中,党员独立和参与发表论文48篇,专著1部,其中党员王博个人单年发表SCI论文13篇。2000年开始,国重支部所在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连续4次被评为科技部国家优秀类(A类)重点实验室。 

  二、科研的骨干与核心力量 

  本支部党员作为科研的重要骨干力量,面对国家经济和社会需求,勇于担当、积极面对挑战。由于本行业的工作性质,多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在承担项目的时间限制内,必须面对高温酷暑、倾盆大雨等自然条件,必须在既定的时间完成既定的科研考察任务。比如,在2008年华南华中冻雨灾害中,沈树忠院士与曹长群研究员及其他团队成员5人,依然按照既定计划克服冻雨灾害影响赶赴湖南深山开展工作;比如唐鹏副研究员在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恰逢地震灾区的科学考察工作、经历生死考验。更多情况下,面对的是长途奔袭、连续作战的意志考验。在一个个可喜科研成果的获得背后,实际上包含常年艰辛的工作和意志力的考验。十年磨一剑,国重支部党员同志不畏艰辛的工作精神,也是作为一个合格党员、作为一个内心中不忘记党的宗旨,全身投入国家需求的坚强精神的体现,也是全体党员全心投入实干的具体表现。 

  三、学习型和思考性的支部 

  国重支部党组织的活动,充分体现出老一辈党员与年轻党员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和交流的学习模式。老一辈党员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着严以律己的严格要求;而年轻党员具有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的优势,但是缺少对象和问题的深入思考的耐心和定力。科研技术体系的党员,特别是年轻的党员,由于一直置身于科研学习的环境,缺少社会接触的机会,缺少清楚识别与判断社会现象的应变能力,更多地选择思想上的封闭,缺失群众意识和带头先锋作用的党性要求。对于支部开展“三严三实”的学习中,围绕各种社会现象、围绕发生在身边的时事现象等各种具体事例和问题,以老党员(如沙金庚研究员)结合他们的经历和党性要求展开具体分析、对年轻党员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行现身说法,为年轻党员提供和谐活跃的讨论气氛,增强对文件学习内容和精神的深刻理解,将被动的文件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热情。例如在2015年度的“三严三实”的总结学习中,大家围绕学习总结的内容,积极讨论修身治国、德才兼备的主题,积极讨论如何重塑党员形象、如何理解看齐意识和大局意识等具体问题。和谐气氛的营造也使得年轻党员敢于发言、敢于参与现实和具体问题的讨论,从而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 

  四、活力型的支部 

  国重支部是一个年轻党员为主的党支部,也是承担国家项目的重要科研力量。学历和知识水平的优势,使得年轻党员有着积极地创新意识和活跃的科研思维。支部活动中相互学习和沟通的和谐、平等气氛的营造,避免了传统支部学习年轻党员带耳朵不带嘴的被动学习模式,增强年轻党员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讨论的热情,进而也带动了老一辈党员的年轻热情。在新支部成立的短时间内,在野外及时的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年轻党员敢于积极参与“两学一做”学习意义的讨论,进而也带动沈树忠院士与年轻党员就党性认识的讨论热情。面对党员入党后很少参与思想汇报的问题,国重支部针对党员科研任务重、难以组织全体党员集中学习的问题,鼓励党员在野外工作时间积极学习、提交学习思想汇报的文字材料的形式,使全体党员得党章党规学习不脱节、全覆盖。 

  五、不断提升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基层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贯彻执行党的文件精神和方针政策的基层组织,也是充分了解和接触党员具体思想和行为的基层组织。针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和“四个意识”的学习,国重支部对各项学习文件通过集中学习、民主讨论、集思广益的形式,充分发挥全支部党员的参与热情,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结合严格的组织管理纪律,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苏ICP备05004321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14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  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邮政编码:210008
联系电话:025-83367159 电子邮箱:office@njbas.ac.cn

南京分院
微信公众号